《贝琼《设鱼樵对》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贝琼《设鱼樵对》原文及翻译译文
贝琼《设鱼樵对》原文及翻译贝琼
原文:
之京师,遇业渔者偕老樵休于道,意若有得者。因诘之曰:“渔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士如不及,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
对曰:“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彼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吾何异彼哉!且彼大宫室,盛舆马,妇女不蚕而锦绣,子弟不田而粱肉,非民之钓饵、国之斧斤乎?民日削,国日坏,彼犹未已也。小覆家,大赤族,呜呼!今吾薪给于爨,未始赭山而樵也;鱼给于食,未始绝河而渔也,视彼不已廉乎?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吾何易彼哉!”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
曰:“又有大者焉。渤澥之东,其深无极,曰有珠焉,在大鲸之腹。吾渔而有之,可以光六合。邓林之西,其广万里,曰有材焉。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
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遂录其对。
译文:
(我)到京师去,遇到一个从事打鱼模样的人携带着一捆枯老的木柴在道路边休息,看表情好像是很有收获的样子。我于是就问他:“打鱼砍柴是卑微人做的事,当今圣明天子谦恭以待贤者唯恐求取不到,为什么不舍弃你的打鱼砍柴的事来谋求荣华富贵呢?”
渔樵者回答说:“公卿大夫乃至一般平民,高低贵贱虽不同类,但治理之道是相通的。他们从人民和国家那里获得利益,我从江河与山林那里获得利益。我与公卿大夫的治理之道相通,又有什么不同呢?况且那些广大的宫室,繁多的车马,妇女不养蚕却能衣着锦绣,子弟不耕种却能吃精美的饭食,难道不是伤害人民的钓饵、损害国家的之斧斤吗?人民一天天地被削弱,国家一天天地被破坏,那还不算结束。从小的方面来说,让家庭倾覆,从大的方面让全族被诛灭,可叹呢!现在我砍柴用来烧火煮饭,还不到把山砍光才能砍到柴的地步;打鱼来吃,还不到把河水抽干才能打到鱼的时候,看他们那些人不也是卑微低下的吗?我吃饱了之后,在树上休息,忘记了我的砍柴的工具了;在流水中洗涤,忘记了我的捕鱼的工具了,没有让家庭倾覆、让全族被诛灭的担忧,我所收获的东西太多了。我为什么要与他们交换呢!”客人很惭愧就道歉说:“我在事理方面有些糊涂啊,请允许我跟随着你一起游历。”
渔樵者说:“还有更大的方面呢。渤海的东面,它的深度无极限,在那里有美丽的珍珠,在大鲸鱼的肚子里。我捕猎了大鲸鱼而拥有了它,可以使天下光耀无比。邓林的西边,那里广阔达万里,在那里有好的木材。我下临虎豹的洞穴,我攻打那里而夺取良材,可以用来做宗庙的栋梁。这就是我打鱼砍柴收获更大的地方,哪里是那些贪求富贵却带来灾祸的官吏所能比的呢!”
客人道歉说:“你的志向太伟大了!我愿意终身来为你服务效力。”于是就记录下他们的对答。
贝琼《设鱼樵对》
2、《隆中对》原文及翻译译文
《隆中对》原文及翻译三国志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①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是确实这样。②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③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智慧与谋略浅薄不足,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是否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到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不再说什么了.。
《隆中对》《隆中对》(二)
3、《徐稚设譬答问》原文及翻译译文
《徐稚设譬答问》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
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注释】
[1]徐孺子:即徐稚,字孺子。
[2]戏:游戏,玩耍。
[3]若令:假使;如果。
[4]邪:通“耶”。
4、《陈谌设喻答客问》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谌设喻答客问》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
原文: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文:
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因而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注释】
[1]陈季方:即陈谌,陈寔的第六个儿子。
[2]太丘:即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故称陈太丘。
[3]家君: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词则尊称别人的父亲。
[4]阿(ē):弯曲的地方,这里指山的角落。
[5]仞: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5、《宋史·鱼崇谅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鱼崇谅传》原文及翻译宋史
原文: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柞,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选自《宋史•鱼崇谅传》,有删改)
译文:
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清泰初年,移到华州。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回到北方,留鱼崇谅在京师。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邵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不久授任翰林学士。隐帝即位,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兼任台州刺史,接受州郡的俸禄。适逢率军讨伐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前线,鱼崇谅主持后方的事情。凡是提供军事储备、准备调度征发,都能在短时间内办理好,附近驻守的军队都依赖他。鱼崇谅的亲属都在凤翔城中,过了一年城池被攻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鱼崇谅一家数十口人,使他们都平安无事。鱼崇谅请求休假,把家人从岐州迎接到陕州居住。周祖登基,制书诏令繁复琐碎,都是鱼崇谅起草的。广顺初年,鱼崇谅加官工部侍郎,充任职官。适逢兖州慕容彦超增加封地,慕容彦超已经怀有不安分之心,朝廷派遣鱼崇谅担任使者赐予他委任官职的封诰,一再安抚他。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皇帝命令鱼崇谅到枢密院召集考试,考定他们的升降。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余。诏令给他长假,赏赐他的母亲衣服、缗钱,假期满一百天,命令鱼崇谅所在的州按月给钱和米面。不久任命他为礼部侍郎,再次做学士。下诏令他侍奉母亲后回到朝廷,鱼崇谅再次上表因母亲年老多病,请求奉养终身,诏令嘉奖但不允许。世宗征伐高平,鱼崇谅还没有来到,陶谷乘机离间说:“鱼崇谅逗留家里不来,有观望的意图。”世宗很怀疑。鱼崇谅又上表陈述母亲生病,诏令允许他回陕州就近奉养母亲。到太祖朝为止不再起用他。太宗即位,下诏授给鱼崇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退休。一年多后去世。
《宋史·鱼崇谅传》
6、袁牧《与薛寿鱼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牧《与薛寿鱼书》原文及翻译袁牧
与薛寿鱼书①【清】袁牧
原文: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译文:
天生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可是他的儿子或是孙子却一定要把他推入必然朽灭的地方!这就是我忧愤地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与事物,并不一定光是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后弈的射技、弈秋的棋艺、俞拊的医术,都是可以不朽的。假使一定要等到出了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的话,那么古往今来的人间哪里能够有如此众多的周公、孔子这样的人呢?!
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一位不朽的医生,在活到高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我正想着要收集记述他的概要事迹,用来使他永传不朽,可没想到你寄来的墓志铭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医学,反而把他依附到了陈文恭先生讲论理学一类的事情当中什么什么的。唉!从此一瓢先生就要不被传扬了!要淹没了!
任何学问都贵在身体力行,而不在于口头讲论。神圣的学问没有哪一种比得上仁学的了,先生能够凭着他的医术施爱于大众,使他们没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这就是孔子的“老人,要使他们晚年安心;年轻人,要使他们归向仁学”的学问啊!从自己的现实地位和情况出发去实践仁学,有什么比这更为高尚呢?!那么何必舍弃这个去追求别的东西呢!王阳明功勋卓著,胡世宁还讥笑他多了一项讲论理学的事情;文恭先生又照样去从事它,在我的心里依旧认为是不对的。然而,文恭,是位高官;你的祖父,是位平民。高官要是借助平民来抬高自己,名声就会很好;可是平民要是依仗高官来使自己也显得地位尊贵,就太浅薄了。如果拉住路上的人然后问他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你的仇人,也没有不同的意见;又问他说:一瓢先生大概是位理学家吧?即使你的亲人,也有不同的意见。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却用人们都怀疑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只怕是因于“技艺上的成就位次在下”的说法而去做那计较名位的事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中有实践特点的学术啊!精心地探求技艺,哪种技艺不属于仁道?!表面上符合仁道,仁道和技艺两者都会被丢弃。燕王哙和子之哪曾没有依托尧舜禅让的故事来宣扬高尚?!可是最终却被木匠与造车之人所嘲笑。医术作为一门技艺,尤其不能轻易谈论;神农氏开创了它,黄帝光大了它,周公让家宰兼管着它,其中的道理一直通向神圣的境地。如今天下的名医绝迹了,只有讲论理学这一类的人仍然没有绝迹的原因是什么呢?医疗的效果会立即表现出来,所以名医在一百个医生中也没有一个;理学讲论之时没有依据,所以浅薄的儒生到处都是。你不把先人尊奉到百无一人的人物当中,却反而使他被贬低到了到处都是的人们当中,真是大错特错啊!
我从前曾经患了病、病得很重,生命已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即使有十位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朱熹这样的理学家又有什么帮助?!可是先生独独能用一药物使我活命,这就是我从心里折服而且实在地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啊!料想此外一定有可以用来救助世人、可以用来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良方,要是记述下来并使之流传下去,定会高出程朱“语录”中的陈腐言论极其之多。可是你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而把他依附到臭腐的理学之中。这样,在理学界未必能够增加一个虚假的席位,但医学界却反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人物了。难道不荒谬吗?!难道不令人感到痛惜吗?!
7、柳宗元《愚溪对》原文及翻译译文
柳宗元《愚溪对》原文及翻译柳宗元
原文:
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见梦曰:“子何辱予,使予为愚耶?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予闻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投之则委靡垫没,及底而后止,故其名曰弱水。雍之西有水,幽险若漆,不知其所出,故其名曰黑水。夫弱,六极也。黑,贱名也。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今予甚清且美,为子所喜,而又功可以及圃畦,力可以载方舟,朝夕者济焉。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卒不见德而肆其诬,岂终不可革耶?”
柳子对曰:“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且汝不见贪泉乎?有饮而南者,见交趾宝货之多,光溢于目,思以两手攫而怀之,岂泉之实耶?过而往贪焉犹以为名,今汝独招愚者居焉,久留而不去,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夫明王之时,智者用,愚者伏。用者宜迩,伏者宜远。今汝之托也,远王都三千余里,唯愚陋黜伏者,日侵侵以游汝。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
曰:“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饵可以及我?”
柳子曰:“汝欲穷我之愚说耶?姑示子其略:吾茫洋乎无知。冰雪之交,众裘我絺;溽暑之铄①,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于是溪神沉思而叹曰:“嘻!有余矣,是及我也。”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一晦矣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注释:①溽暑之铄:闷热的酷暑时,连金属都要熔化。
译文:
柳某住在自己命名为愚溪(在今湖南零陵)的地方。命名五天,溪神夜晚托梦见我说:“您为什么侮辱我,令我成为愚溪呢?有其实际情形的,名字当然应该与之相应,现在的我难道是那样的吗?我听说西海(今青海)有湖,涣散没有浮力,连小草都浮不起,东西丢进去就会下沉淹没,沉到底才停止,所以它的名字叫弱水。雍地的西部有条河,幽暗危险一片漆黑,不知道它从哪来的,所以它的名字叫黑水。弱,是六种(疾、恶、弱、忧、贫、凶)极端不好的事情。黑,是卑贱的名字。它们得到那样的名字却不拒绝,历经万世却不改变,是有其事实啊。现在我清澈而美丽,被您所喜欢,而且还可以浇灌菜园,浮力可以承载舟船,白天黑夜都可以渡船。您有幸选择了住在我这里,却用愚这样不实之名来侮辱我,完全不见你感激,反而肆意侮辱,难道终究不能改变(名字)吗?”
柳某回答说:“你确实没有那些情况,然而以我这么愚蠢的人却惟独喜欢你,你怎么能回避得了这个名字呢!况且你不知道贪泉吗?有人喝了泉水后往南走,看见交趾宝货那么多,眼中满含贪婪的目光,想用两手去抢来珍宝放到怀中,那难道是泉水的原因吗?(人们)经过它,产生贪念,就把它命名为贪泉。如今惟独你招引愚蠢的人来居住,(让其)长久留在这不离开,(你)虽然想去掉这名字,是不可能的。明君的时代,智者被任用,愚蠢的人出不了头。被任用的人应该接近(君主),出不了头的人应该远避。现在你托身之处,远离京城有三千里,唯有愚蠢鄙陋被罢黜不能出头的人,天天在你这游荡。把你视为愚溪还认为是侮辱,难道有什么辩驳的吗?”
(溪神)说:“这些确实是对的,敢问您的愚蠢为何非要连累到我呢?”
柳某说:“你想弄清我关于愚蠢的说法吗?姑且告诉你一个大概吧:我非常无知。冰雪交加的时候,众人穿皮衣我穿单衣;闷热的酷暑时,连金属都要熔化,众人都去有风的地方,而我却去有火的地方。升官不觉得满意,贬斥不觉得抑郁,冷漠昏聩,终究不能自醒,这还是个大概的情况,(我)要用这些来玷污你可以吗?”
于是溪神沉思并叹息道:“唉!(你的愚蠢)太多了,这样会连累我的啊。”于是他低头,感觉很惭愧,仰起头长叹,涕泪横流,举手而别。一夜而天明,醒来不知溪神去了什么地方,于是就记下与愚溪的对话。
柳宗元《愚溪对》
8、《弦章辞鱼》原文及翻译译文
《弦章辞鱼》原文及翻译说苑
原文: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huò)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说苑·君道》)
译文:
晏子死了十七年了。一天,齐景公请大夫们饮酒。景公乘酒兴拉弓射箭,箭飞出箭靶之外。堂上的大夫们高声叫好,那声音如同从一个人的嘴里发出来的一样。景公气得变了脸色,长叹一声,扔掉弓箭。这时弦章从外面进来,景公对他说:“弦章啊,自从我失去晏子,到现在已有十七年了。十七年来,从来没有听到人们说我有什么不好。今天,我射箭时箭都飞出了靶外,可大夫们却异口同声地高声叫好。”弦章回答说:“这是诸位大夫的不贤。他们的才智不足以发现您的过失,他们的勇气不足以冒犯您的威严,这样,就有了完全一致的反应。我听说:您喜爱什么样的衣物,大臣们就穿用这样的衣物;您喜欢什么样的食品,大臣们就食用这些食品。尺蠖吃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它吃青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青色。(大臣们对您射箭脱靶却异口同声地叫好)这大概和您喜欢听奉承的话还是有关系的吧?”景公说:“很好。在刚才的谈话中,弦章你是国君,我是臣下。”这时候,海上渔民正送鲜鱼来,景公就从中拨了五十车鲜鱼赏赐给弦章。弦章回家,鱼车堵塞了道路。弦章抚摸着车夫的手说:“刚才那些高声叫好的人,个个都想得到这些鱼。从前晏子辞谢赏赐是为了纠正国君的过失,所以国君有了过失就掩盖不住。如今大臣们谄媚奉承国君是为求取私利,所以国君射箭脱靶却高声叫好,如同出自一人之口。现在我辅佐国君还没有被众人所了解,如果接受了这么多的鱼,这是违反了晏子的道义却顺从了阿谀奉承的人的欲望啊。”弦章坚决辞谢了景公所赐的鲜鱼。君子认为:“弦章的廉洁,正是晏子遗留下来的美好的品行啊。”
《弦章辞鱼》
9、刘大櫆《樵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刘大櫆《樵髯传》原文及翻译刘大櫆
原文: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选自《中华散文精粹·明清卷》,有删节)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__āo):争辩声。
译文:
樵髯,姓程,名骏,世代居住在桐城县西部边远地方。性情疏阔放达,不受礼法或世俗之见的束缚,从不矫揉造作,而多髭须,因此,自己命名为“樵髯。”
小时候读书很聪明,超出同辈的人,在技艺、术道工匠嬉戏游玩等等,没有不涉猎的,但是都不肯学透,说:我只是自我娱乐而已。尤其喜欢下棋,常常与邻居下棋。他不善于苦思冥想,邻人有时注视棋局,认真思考,他便皱眉不高兴的说: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只是仿效小孩那样,勉强懂点下棋的技艺!他偶尔为人治病,也不很在意。一些富家曾经与之交往的人,有病了,希望他能为其治病,派僮奴等候。翁正为棋局而争吵,静不去。
刘大櫆《樵髯传》
10、《髯樵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髯樵传》原文及翻译顾彩
原文:
明季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鬻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①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异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疾恶类如此。
洞庭有孤子陈学奇,聘邹氏女为室,婚有期矣。女兄忽夺妹志,献苏宦某为妾。学奇泣诉于官,官畏宦势,无如何也。学奇讼女兄,宦并庇兄不得伸。学奇窘甚。一日,值髯于途,告之故,且曰:“若素义激,能为我筹此乎?”髯许诺:“然需时日以待之,毋迫我也。”学奇感泣。髯去,鬻身为显者舆仆。显者以其多力而勤,甚信爱之,得出入内闼。邹女果为其第三妾。髯得间,以陈情告。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昆仑②。髯曰:“毋迫。”一日,显者夫人率群媵游天平山,显者不能禁。髯嘿贺曰:“计行矣!”于是密具舟河干。众妾登舆,髯舁第三舆,乃邹氏也。出门,绐③其副,迂道疾行,至河干,谓女曰:“登舟!”舟遽开,帆疾如驶。群仆骇变,号呼来追。髯拳三人仆地,不能出声。徐去,则女舟已至陈门矣。学奇得室忻感,谓古押衙④不是过也。髯谓学奇,亟宜鸣之官以得妻状。官始不直显者,至是称快,询知义由于髯,赐帛酒花彩以荣之。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自是义樵名益著。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注】①蓰:五倍。②昆仑:即昆仑奴,唐传奇《昆仑奴》中的义士。③绐:欺骗。④古押衙:唐传奇《无双传》中的义侠,押衙为官名。
译文:
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的乡村中,有个打柴的人,满脸大胡子并且身材魁伟,姓名不为人所知,极有力气。常在夜间打柴,独自一人在山中行走,不怕碰上毒蛇猛虎。打的柴草,别人只能背一百斤,髯樵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但是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有人惊讶地问他,髯樵说:“柴取自山中,人们都是自食其力罢了。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那么大。我的力量是别人的五倍,但吃饭并不比别人多,所以把价钱压低了。再说,价钱压低了,我的柴又容易卖,这难道不是有好处吗?”因此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更加对他刮目相看了。
髯樵不识字,但是喜欢听别人谈论古往今来的事情,常常激于义愤,说出话来,争辩是非得失,就是读书人也没有办法驳倒他。有一次,髯樵背着柴到戏场观看《精忠传》,那个扮演秦桧的演员出场了,髯樵大怒,飞步跳上台,摔倒秦桧殴打他,把他打得鲜血直流,差点死了。众人急忙来救。髯樵说:“他做丞相,奸恶成这样,不打死他还等什么?”众人说:“这是演戏啊,不是真秦桧。”髯樵说:“我也知道是演戏,所以才打他一顿,如果是真秦桧,就要用他的血肉喂我的斧头了!”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刚烈,嫉恶如仇。
洞庭有个孤儿叫陈学奇,聘邹家的女子为妻室,婚姻已经定下了日期。女子的哥哥忽然强行改变妹妹的意愿,把妹妹献给一个姓苏的宦官为妾。学奇到官府哭诉,官府害怕苏姓宦官的势力,没有办法。学奇又状告邹氏女的兄长,苏宦把邹女的兄长一起庇护起来,冤不能伸。学奇没有一点办法。一天,在路上遇见髯樵,把事情的原委告诉髯樵,并且说:“你向来嫉恶如仇,能为我解决这事吗?”髯樵答应他说:“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要催促我。”学奇感动得哭了。髯樵离开后,卖身到显者的家中做赶马车的仆人。显者因为他力气大并且很勤快,非常信任他,这样他就能够随便进出内室,邹女果然是他的第三个小老婆。髯樵找机会,把陈学奇的情况告诉给邹女。邹女哭得泪流满面,告诉他失身的情况,希望髯樵能做昆仑奴那样的义士。髯樵说:“不要着急。”一天,显者的夫人带领着显者的小老婆们游天平山,显者不能阻止。髯樵暗暗祝贺说:“计划可以施行了。”于是暗暗在河边准备船只。显者的小老婆们上车,髯樵驾驶第三辆车,车上正是邹氏女。出门之后,髯樵欺骗副手,转到别的道路上快跑,到河岸边,对邹女说:“上船!”船立即开行,打开船帆,快得像跑一样。众仆人惊骇这突然的变故,喊叫着跑来追赶。髯樵挥拳将三个人打倒在地,使他们叫不出声来。船慢慢地离了岸,不多时就到了陈家的门前。学奇得到妻子非常感动,认为古代的义侠也不过是这样。髯樵对学奇说,应该赶快把找到妻子的情况报告给那官府。官府才不让显者诉讼,到这时人们拍手称快,向髯樵询问打抱不平的前因后果,官府赏赐他衣帛美酒,让他披红挂彩来显示荣耀。显者惭愧,关上门装做没有听到。从此以后,义士髯樵的名声更加彰显。
11、《孟子对滕文公》原文及翻译译文
《孟子对滕文公》原文及翻译孟子
原文: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jiàn)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於斯二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翻译: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
孟子回答说:“这决策不是我所能办到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样就好办了。”
滕文公问孟子道﹕“齐国人将要修筑加固薛城﹐我很害怕﹐像这样我可怎麼办呢﹖”
孟子回答说﹕“以往周太王居住邠地的时候﹐狄人侵犯邠地﹐他们就迁到岐山之下去居住。不是选择去做的﹐实在是不得已啊。假如你行善政﹐後代子孙当中一定会有君王的呀。君子创业并传下统序﹐为了可以继承啊。至於那个成功﹐是天命啊。君王您对齐国人怎麼样呀﹖你就竭力行善政罢了呀。”
滕文公问:“我们滕国是个小国。下大功夫事奉大国,却不能免于亡国的危险。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过去周太王曾居于豳地,狄人不断进犯。把兽皮丝绸送给狄人,还是免不了入侵。把宝马名犬送给狄人,同样免不了入侵。把珠玉财宝送给狄人,依然免不了入侵。于是召集族中的老人告诉他们说:”狄人想要的,是我的疆土。我听说:‘君子不用供养人类的东西去害人。你们为什么担心没君主呢?我将离开这里!’他离开豳地,翻越梁山,在岐山脚下筑城定居下来。豳地老百姓说:‘他可是位仁义之人啊,不能失去这样的领袖。’跟随他的人像赶集一样多。也有人说:‘这是世代相传的土地,不能自己随意决定,宁愿战死也不能离开。’请您在这二者中选择其一。”
12、贝琼《设鱼樵对》原文及翻译译文
贝琼《设鱼樵对》原文及翻译贝琼
原文:
之京师,遇业渔者偕老樵休于道,意若有得者。因诘之曰:“渔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士如不及,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
对曰:“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彼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吾何异彼哉!且彼大宫室,盛舆马,妇女不蚕而锦绣,子弟不田而粱肉,非民之钓饵、国之斧斤乎?民日削,国日坏,彼犹未已也。小覆家,大赤族,呜呼!今吾薪给于爨,未始赭山而樵也;鱼给于食,未始绝河而渔也,视彼不已廉乎?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吾何易彼哉!”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
曰:“又有大者焉。渤澥之东,其深无极,曰有珠焉,在大鲸之腹。吾渔而有之,可以光六合。邓林之西,其广万里,曰有材焉。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
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遂录其对。
译文:
(我)到京师去,遇到一个从事打鱼模样的人携带着一捆枯老的木柴在道路边休息,看表情好像是很有收获的样子。我于是就问他:“打鱼砍柴是卑微人做的事,当今圣明天子谦恭以待贤者唯恐求取不到,为什么不舍弃你的打鱼砍柴的事来谋求荣华富贵呢?”
渔樵者回答说:“公卿大夫乃至一般平民,高低贵贱虽不同类,但治理之道是相通的。他们从人民和国家那里获得利益,我从江河与山林那里获得利益。我与公卿大夫的治理之道相通,又有什么不同呢?况且那些广大的宫室,繁多的车马,妇女不养蚕却能衣着锦绣,子弟不耕种却能吃精美的饭食,难道不是伤害人民的钓饵、损害国家的之斧斤吗?人民一天天地被削弱,国家一天天地被破坏,那还不算结束。从小的方面来说,让家庭倾覆,从大的方面让全族被诛灭,可叹呢!现在我砍柴用来烧火煮饭,还不到把山砍光才能砍到柴的地步;打鱼来吃,还不到把河水抽干才能打到鱼的时候,看他们那些人不也是卑微低下的吗?我吃饱了之后,在树上休息,忘记了我的砍柴的工具了;在流水中洗涤,忘记了我的捕鱼的工具了,没有让家庭倾覆、让全族被诛灭的担忧,我所收获的东西太多了。我为什么要与他们交换呢!”客人很惭愧就道歉说:“我在事理方面有些糊涂啊,请允许我跟随着你一起游历。”
渔樵者说:“还有更大的方面呢。渤海的东面,它的深度无极限,在那里有美丽的珍珠,在大鲸鱼的肚子里。我捕猎了大鲸鱼而拥有了它,可以使天下光耀无比。邓林的西边,那里广阔达万里,在那里有好的木材。我下临虎豹的洞穴,我攻打那里而夺取良材,可以用来做宗庙的栋梁。这就是我打鱼砍柴收获更大的地方,哪里是那些贪求富贵却带来灾祸的官吏所能比的呢!”
客人道歉说:“你的志向太伟大了!我愿意终身来为你服务效力。”于是就记录下他们的对答。
贝琼《设鱼樵对》
13、《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译文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贝琼《设鱼樵对》原文及翻译译文这篇文章共46274字。
相关文章
《《陈涉起义》原文和翻译译文》:1、《陈涉起义》原文和翻译译文 《陈涉起义》原文和翻译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
《《松风阁记》原文和翻译译文》:1、《松风阁记》原文和翻译译文 《松风阁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后之峰,独